[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 主持人语|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
2023-1
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
[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 主持人语
文 / 高晞
作者简介: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中国医学在域外传播与应用,被称作“中医西传”,这是中国医学和医学史研究的传统课题,成果丰硕,中医界一度将中医药在西方社会的应用与学界的研究,视作是“海外中医热”。近年来国内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特点,关注海外中医药的应用和普及,重视中医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生存与影响。但是,中医西传是如何发生的?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过程?这个基本问题目前未曾有过学术梳理。
中国医学于16世纪被正式引介到西方世界,它既是商业全球化的产物,也是耶稣会士基督教海外扩张的副产品,目前中国学界的研究普遍沿着这两条路径展开,然而,这样的观察始终是将已进入欧洲知识界的中国医药和医学知识置于欧洲的历史进程之外,而忽视了一个基本的史实,16世纪的欧洲正处于由文艺复兴进入牛顿科学时代的前夜,欧洲的人文主义博物学家和医生在追溯古典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身体解剖、植物标本收集与分类创建了一个由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构成的“知识仓库”, 从而重建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在欧洲的科学界,作为博物学的“中药”和反映中国人“身体地图”的“铜人图”和“针灸学”则被视作为是一种外来的新持术、新方法和新知识。那么,欧洲科学家和知识界是如何看待并研究中医药学的?它们是新术还是旧技?欧洲科学家是如何理解东西方医学间的差异?他们又是如何在既存的知识框架下阐述中医的?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想像的成分?这些异域的技术和药物处方以怎样的形式进入他们“知识仓库”。
本专栏以“全球史中的中国医学”为题,试图将中医西传置于欧洲科学与知识转型的背景下考察,在全球史视野下打通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壁垒,打破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的对立思维范式,采取传统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方法,尝试以长时段、跨地区、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思路,考察16-20世纪早期东西医学知识体系间对话与互动的历史,从中医西传的知识源头考察欧洲知识界的接受史,并从欧洲科学史发展的学术背景分析科学家关注中医的视角,对一些实质性问题作学术探讨,揭示出欧美科学家眼中的“中医中药”和“针灸”的实际形象,以及他们所真正吸取的知识与技术。
本专题的三篇论文均是通过发现新史料,提出新问题,以达到修正旧答案的学术目标。随着物质文化和商业全球化研究的兴盛,16世纪进入欧洲的中国药物—“中国根(土茯苓)”吸引诸多海内外历史学家的关注,近五年来就有多篇中英文论文呈现,但均将“中国根”置于物质贸易和药物交换的视野下考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医生眼中的异域新药:“中国根”》,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科学家、近代解剖学创始人维萨里撰写的第一部拉丁文“中国根”研究著作—《中国根书简》的研究,深入梳理了16世纪欧洲医学界对“中国根”的多元认识及其具有本地化特色的使用方法,通过对查理五世服药细节考察、维萨里与查理五世的关系梳理以及文本研读,讨论了《中国根书简》的写作动机。文章分析了这封书信背后所隐含的政治力量、学术权威等元素对医学与药物所施加的影响,从而阐释了“中国根”在欧洲传统医学向近代过渡与转型期所意外承担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作者提出了《中国根书简》的写作是维萨里“作为知识与权力隐喻”的观点。
《17世纪欧洲对针灸的初识与想像—以威廉·瑞恩〈论针灸〉为中心》一文选择第一部译成拉丁文的针灸专著进行文本分析,作者通过对图像来源的梳理、译者瑞恩知识背景和翻译思想介绍,提出虽然瑞恩是“针灸”一词翻译者,但他对中国医学是陌生的,无法完全理解经脉中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的内涵意义,他参考并利用了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的理论来解释这些中医学术语,所以无论是对于图的描摹还是对经络系的解释都与中国医学的原来面貌有了较大的距离。作者以为瑞恩以西方身体知识作为基础来理解中国医学和“身体地图”,这一点在早期东西文明交流的过程中是一种常态,任何知识都是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形成的。
《黄帝内经》的西文翻译是中国医学走向西方的重要成果, 17世纪耶稣会士就以西文介绍了《黄帝内经》的思想,并翻译了零星内容,早期的译文有拉丁文、法文和德文等,英文译本出现相对晚些,但后来者居上,成为《黄帝内经》西译文本的主力,至今已有三十余种译本,目前海内外学者对于《黄帝内经》西译研究均集中在英译本上。《〈黄帝内经〉的两部英译本》一文,选取《黄帝内经》两部最早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其中一部是作者最新发现的文本,另一部被学术界认定为第一部英译本,但未见有专门的研究。作者通过对术语翻译的考证,指出译者的误读以及译文中存在的错误,并由此探讨译者的思想。该文通过两部译作的对较研究,揭示出《黄帝内经》西译的一个事实:《黄帝内经》在英文世界曾呈现出两副完全不同的面孔。
希冀这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选题能对当今中医再次走向世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拓展 “中医西传”的研究视野。或许,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我们会挖掘出《黄帝内经》在西方知识界的多种面相,并发现中医或中医药在西行的道路上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为适应微信排版已删除注释和参考文献,请见谅,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上年回顾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官网,可下载本刊各期文章PDF全文,也可在线阅读本刊各期文章的XML格式全文。
我知道你在看哟